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了解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等基本史实,知道明朝最终在双重夹击下走向崩溃。(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煤山自缢 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壹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政治腐败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的表现: {ED6FEF80-4EA6-4244-87DB-99BA54C48417}明武宗 荒淫无度,纵情享乐,不喜欢上朝,宠信宦官刘瑾 明世宗 前20年有所建树,后20年,沉迷神仙方术,从此不上朝20年,最后因服用丹药毒发身亡 明神宗 在位48年,万历17年后,以各种理由拒绝上朝20年 明熹宗 爱好木工涉猎建筑。朝政全部交由宦官魏忠贤处理,造成东林党争 明思宗 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但生性多疑,杀袁崇焕,造成边防空虚 1.皇帝: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政治腐败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2.宦官:宦官专权跋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革职后,与同好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东门外东林书院借讲学为名,讽议朝政,品评人物,时人称他们为“东林党”,号称“清流”。早期的东林党人具有一定的正义感,但是他们实质上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异己。明末党争加速明朝腐败,进一步削弱明朝的统治力量。 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3.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一)政治腐败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对社会动荡有何影响?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1)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明代周臣《流民图》 政治腐败 皇帝昏庸 宦官专权 促使 加速 土地兼并 社会动荡 (二)社会动荡 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三)张居正改革 2.其他改革: 张居正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1.“一条鞭法”: (1)内容: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