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9909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361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 cover
《存零用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熟练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存钱、购物等。 2、通过分析淘气存钱和购买书包的问题、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实际动手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节约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对齐的原则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退位处理。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存钱总数、还差多少钱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小数部分的进位和退位。对于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如多种商品购买时的总价计算和比较,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三、教学准备 一些模拟的人民币道具,用于课堂上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制作相关的练习题课件或纸质材料,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基础计算题和生活应用题,以及一些拓展性的思维训练题。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淘气存钱的情境,并呈现淘气两个月的存钱数。 1 月存 11.5 元,2 月存 3.2 元。教师亲切地提问:“同学们,看了淘气的存钱情况,你们能算出他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吗?” 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小数加法运算。 知识探究 方法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11.5 + 3.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将小数转换为元角分的形式进行计算。 即 11.5 元 = 11 元 5 角,3.2 元 = 3 元 2 角,11 元 + 3 元 = 14 元,5 角 + 2 角 = 7 角,一共是 14 元 7 角,也就是 14.7 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计算方法。 竖式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的方法。 将 11.5 和 3.2 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然后从最低位开始相加,即 5 角 + 2 角 = 7 角,11 元 + 3 元 = 14 元,得到结果 14.7 元。教师详细讲解竖式计算的过程和原理,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因为小数点对齐后,元就对元,角就对角,保证了相同数位相加。教师通过多次示范和让学生练习,确保学生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减法运算: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淘气想买一个 29.9 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呢?” 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即 29.9 - 14.7。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同样强调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减,得到结果 15.2 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减法的意义,即求出淘气还需要存的钱数。 3、练习巩固 玩具计算:展示乐乐购买玩具的情境,玩具小熊 15.40 元,玩具车 4.20 元。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乐乐买这两个玩具共花多少元?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综合练习: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如 6.9 + 1.7、3.6 + 3.9、17.8 - 2.8、0.4 + 5.1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详细分析,如数位对齐问题、小数点忘记点等,强化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生活应用:在课件上展示购买杯子的问题。 陶瓷杯 11.20 元,玻璃杯 13.60 元,塑料杯 6.10 元。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买一个陶瓷杯比买一个玻璃杯少花多少元?20 元买两个杯子,可以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