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1914

第1章 发酵工程(共2份有解析)——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基础夯实+能力提升)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1084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择性,能力,夯实,基础,试卷,单元
    第1章 发酵工程(能力提升)———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食品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主要是毛霉 B.用水密封泡菜坛是为了营造乳酸菌无氧呼吸条件 C.当O2不足、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 D.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过程中要适时排气 2.如表是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0.5 100mL A.此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型微生物 B.此表中的营养成分共有三类,即水、无机盐、氮源 C.若除去①,此培养基可培养硝化细菌 D.培养基中若加入氨基酸,则它可充当碳源、氮源 3.某同学把制酒产生的酒糟和水搅拌后,封存在缸中,一段时间后开缸,香气扑鼻,经检测,该过程中产生了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产生醋的主要原因是把酒糟封存在缸中 B.利用酒糟制成醋的本质是微生物将糖直接转为乙酸 C.发酵产生醋酸的菌种可能来源于空气中 D.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逐渐变酸,乳酸菌与杂菌数目也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初期就有乳酸菌的存在 B.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C.在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逐渐增多,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D.发酵过程中,杂菌数目的减少使乳酸菌与杂菌的种间竞争减弱,因此乳酸菌数目一直增多 5.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③和④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B.醋酸发酵是否产生乙酸,可用pH试纸来检验 C.可利用碱性重铬酸钾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相同 6.泡菜腌制过程中会发生反硝化作用,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成了亚硝酸盐。已知硝酸盐还原酶在pH为5.0左右时活性最高。某兴趣小组测定了不同盐浓度下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 B.5%盐浓度下,发酵后期pH下降,可能使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被抑制 C.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和重量随天数增加而减少 D.据图可知,发酵5天左右,泡菜品质较好 7.下列关于腐乳发酵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腐乳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毛霉、酵母、曲霉等 B.发酵后期需要密封腌制,由此可推知毛霉为厌氧微生物 C.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D.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竞争关系 8.我国利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历史悠久。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需经常放气 B.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有利于毛霉繁殖 C.泡菜坛内的白膜和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所含菌种不同 D.家庭制作果酒与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区别在于菌种不同 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能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时间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1)的影响 B.图2能表示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溶氧量对醋酸菌产生醋酸速率(V2)的影响 C.图3能表示在利用乳酸菌制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内乳酸的变化趋势 D.图4能表示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 10.镇江陈醋具有“色、香、酸、醇、浓”之特色,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工业生产,镇江陈醋的酿制过程需要做到严格无菌 B.“淋饭”有助于提高发酵原料的透气性,有助于霉菌的糖化等过程 C.接种醋酸菌后的固态发酵需要“翻缸”,主要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