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一前所未闻之事之所以能成为现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武后是一位不服输的铁腕女人,倘若当时的整个时代充斥着坚决排斥她的气氛的话,即使她本人再能干再厉害也是无济于事的。唐朝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即具有最终容忍武后这种人物存在下去的客观环境。 ———《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时空坐标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1.隋朝的建立 隋朝疆域图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统一原因 意义 ①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且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②魏晋南北朝后期,民族交融不断增强,南北统一条件成熟; 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加强军队建设; ④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⑤长期战乱后,人们向往统一。 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思考:隋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含嘉仓考古遗址(缸式地下粮窖) 2.隋朝的兴盛 洛口仓共储粮2400万担,合今约12亿公斤。仅洛口仓一仓存粮,即可供应80万人十年之食 。 ———《隋唐“大一统”的秘密》 (1)广设仓库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隋朝洛阳城复原图 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隋洛阳城 2.隋朝的兴盛 (2)兴建洛阳城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居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人,因机顺动,今也其时。 ———营东都诏 兴建洛阳城的原因 洛阳地势险要,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看,洛阳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从经济上看,当时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后隋中央政府机构的需求,而洛阳位置适中,便于转运物资。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隋炀帝于605年至610年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隋朝的兴盛 (3)开通大运河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两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从北至南) 涿郡(北京)—洛阳—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涿郡 洛阳 余杭 大运河要点速记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1)政治上: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 (2)经济上:江南地区经过六朝时人民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富庶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高,而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办法。 (3)军事上: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利用运河转运比较便捷。 (4)个人原因:开运河与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的关系。 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 大运河开通得出历史意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