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朝诗人 孟郊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通过唐朝的哪项制度拥有做官的权利,如果他生活在其他朝代,他怎么样才可以拥有做官的权利吗? 第7课 课 标 解 读 1.通过了解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理解科举制的 影响。 2.通过学习三省六部制认识隋唐中枢政务机构 的变化及作用。 3.学习租庸调制和两税法,了解汉唐以来赋税制 度的变化及影响。 李德裕(787-850),赵郡赞皇(今河北)人,中书侍郎李吉甫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曾在浙西治理地方,治理有功,唐武宗时召回京中,再次拜相,治国政绩显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他因位高权重而遭忌,被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为何要去除雁塔题名? 一、选官制度 (李德裕)自以不由科第……深贬进士,始罢宴集……向之题名削除殆尽。 ———《新唐书·选举志》 李德裕为何未经科举便入仕为官? 李吉甫(758年~814年),赵郡赞皇(今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早年以门荫入仕,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 赵郡李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 唐高宗时位列七姓十家,共有九人出任宰相。 九品中正制之遗风 一、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如何出现的? 时 间 制 度 方 式 标 准 先秦 世卿世禄制 世袭 血缘 秦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 汉 察举征辟制 自下而上推荐 孝廉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 一、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如何出现的 ? 时 间 制 度 方 式 标 准 先秦 世卿世禄制 世袭 血缘 秦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 汉 察举征辟制 自下而上推荐 孝廉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将东汉后期以来大姓名士控制的地方“清议”纳入朝廷选官制度,既使大姓名士对清议的操纵获得合法地位(中正多出自大姓名士),又体现了朝廷对清议的控制。 一、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易产生什么问题 ?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4《选举考七》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一、选官制度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 ,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常贡有秀才、明经科。 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有什么新变化 ? 隋炀帝即位后,在保留秀才、明经科的基础上,设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 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一、选官制度 李德裕对科举的两种矛盾看法体现了什么? 唐相国李太尉德裕,抑退浮薄,奖拔孤寒。于时朝贵朋党,掌武破之,由是结怨。而绝于附会,门无宾客。 ———《北梦琐言》 然朝廷显官,须公卿子弟为之。何者?少习其业,目熟朝廷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闲习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