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书(2)》教学设计 类别 详情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减法算理,熟练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并准确计算,能运用其解决生活中购物找零、物品差价等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分析妙想寄书找零问题、小组讨论、实际动手计算等活动,培养分析、合作、计算能力。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认真细致、严谨规范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借位处理);运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找零和差价计算问题,如计算妙想寄书付 15 元应找回的金额。 难点:理解小数减法算理,尤其是被减数小数部分不够减时的正确借位计算;突破学生在小数减法中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借位运算的混淆与错误。 教学方式 复习导入法:复习上节课妙想寄书的邮费问题,引出本节课小数减法内容,巩固已学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学习。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竖式计算小数减法题目,使用模拟货币进行购物找零计算,亲身体验计算过程,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展示妙想寄书的邮费问题,即 1.6 元和 12.8 元。 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算出妙想寄书一共要付多少元呢?谁能来回答一下?”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出妙想一共要付 14.4 元。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探究 问题提出:教师接着说:“现在妙想付了 15 元,那应找回多少元呢?大家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算式 15 - 14.4。 方法探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思路。 学生可能会先将 15 元拆分为 14 元 + 1 元,1 元 = 10 角,10 角 - 4 角 = 6 角,也就是 0.6 元;也可能会将小数转化为角进行计算,即 15 元 = 150 角,14.4 元 = 144 角,150 - 144 = 6 角,6 角也就是 0.6 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竖式计算的方法。 竖式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将 15.0 和 14.4 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相减。因为 0 减 4 不够减,需要向个位借 1,当 10 角,10 角 - 4 角 = 6 角,在十分位写 6;个位上 4 被借走 1 剩 3,3 - 4 不够减,再向十位借 1,13 - 4 = 9,在个位写 9,得到结果 0.6 元。教师详细讲解借位的过程和原理,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学生在借位过程中要注意数位的变化。教师通过多次示范和让学生练习简单的小数减法竖式,如 5.3 - 2.1、8.4 - 3.7 等,确保学生掌握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特别是借位的处理。 3、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13.2 - 9.1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对学生的板演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借位错误、小数点忘记对齐等进行重点纠正和分析,强化学生对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森林医生: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错误算式,如 10.5 - 3.6 = 7.1(错误,应为 6.9)、20.3 + 4.7 = 24.0(错误,应为 25.0)、15.6 - 15.0 = 6(错误,应为 0.6)等,让学生扮演 “森林医生”,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每个错误算式的问题所在,如数位对齐、进位借位、小数点位置等方面的错误,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错误。 生活应用: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1)一包饼干 3.80 元,一袋瓜子 2.50 元,一包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袋果冻 6.50 元,一盒薯片 4.80 元,一袋果冻比一盒薯片贵多少元? (3)奇思想买一袋面包 1.2 元 和一袋果冻 6.5 元,他只有 8 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