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 历史 注意:共四大题,共19小题,满分75分,作答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框内) 1.观察下表中茶叶和生丝出口数量变化的情况。对该变化有影响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西方的商品,鸦片与文化在坚船利炮的掩护下,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追随世界近代化潮流是这个时代的新课题。标志这个"新课题"开始的重大事件使( ) A.中国的外交被西方控制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19世纪末,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为目的 B.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都使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4.下列诗句或联语与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关联中,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B.谭嗣同戊戌变法﹣-"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邓世昌黄海大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D.孙中山辛亥革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 "民国"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大飞跃。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布《大总统选举法》 D.通过《国民代表会议条例》 6. 如表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19年6月,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罢工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将国民大革命推向高潮 D 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7.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8. 2024年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的惊艳亮相让西安成为了大众热议的旅游城市。20世纪30年代的西安,也曾因一次"兵谏"事件成为中外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该事件的和平解决( ) A.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9. 1937年四川学生王建堂投笔从戎,其父赠送一面"死"字旗,旗帜部分内容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份)"。与王建堂同赴此"国难"的事迹有( ) A.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全舰官兵奋勇抗敌,重创日舰 B.叶挺在北伐战争中率领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誉 C.赵登禹率领大刀队参加北平保卫战,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 D.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 10. 下表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万人)。据此可知( ) 资料来源:刘庭华编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 A.日本政治诱降南京国民政府 B.侵华日军败局已定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11. 延安、井冈山、瑞金、遵义、西柏坡,被誉为我国革命的五大红色圣地。其中,延安能够入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