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以中山命名的公园 以中山命名的大学 以中山命名的街道 中国663座城市,有超过187条中山路...... 部编版八上 第三单元 第8课 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一、敢为人先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 改良祖国,拯救同群。 出生于广东香山农村家庭 14岁赴美檀香山就读教会学校 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于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者。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讲》 少年孙中山雕塑 少年立志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 ———孙中山 从“医人”到“医国” 【思考】孙中山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1894年6月,他怀揣长文坐船经上海抵达天津,此行目的是到直隶总督府投书并拜见李鸿章。 材料1: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 材料2“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分析】孙中山的救国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改革”到“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 从此,他再也不计个人的进退得失,把自己的一生完全融化在革命事业中,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 ———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发起人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孙中山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据统计,1894-1895年间,有名籍可稽的兴中会会员有178人,其中商人95人,工人40人,会党12人,其他如实业家、公务员、医生、教员、学生、职员、报人、传教士、水师官弁等31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他们的职业,猜测阶级性质?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资产阶级革命派 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与陆皓东等人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1895年10月,起义消息泄漏,失败后陆皓东等人牺牲,孙中山流亡海外。 流亡海外,先后再日本、英国、美国等地继续发展革命组织,准备革命。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也!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筹款、起义、失败、流亡、宣传、再筹款、再起义,在屡败屡战的奋斗中,在5次环行海外各国的宣传中,在无数次的死亡威胁和穷困潦倒中,孙文这个名字随着清政府赏价格的提升而日益为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医国者百挫不折的精神所感动。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二、勇于践行 1898年唐才常领导皖赣湘鄂等地起义,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郑士良领导惠州起义,最终弹尽粮绝,被迫解散。 1904年,华兴会组织长沙起义,最终计划泄露遭破坏。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