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4435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课件(29张PPT)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0873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八年级,历史,编版,学年部,2024-2025
    (课件网) 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 第16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影响,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做出的贡献; 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建国初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外交形势: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孤立、威胁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设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 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 给中国3亿美元。 周恩来在条约上签字 毛泽东和斯大林 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 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 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49 1950 建交国家 10 9 1951 1952 1953 1 0 0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 材料二: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材料三: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材料三指出朝鲜战争结束后,国家要采取怎样的行动? 材料一反映出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不断减少; 材料二反映出周边国家出于自身安全,对中国产生了质疑。 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1)材料一、二反映怎样的历史现象? 思考: 国家为寻求自身的国际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 1936年,英国背着旧中国的中央政府划定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西藏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都划给了英属印度,致使中印就西藏问题出现摩擦。印度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老邻居,如何处理好两国的关系成为周总理面临的问题。 缅甸 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不利于发展友好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核心和基础 保证 目标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正式确定 尼赫鲁 吴努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