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4942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课件(38张)

日期:2025-02-0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2524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元素,课件,原子结构,一节,周期律
    (课件网)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原子到底有多大呢? 乒乓球 原子 地 球 任务1 :回顾原子结构发展史 “原子”这一概念,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宇宙万物由极微小的不可穿透、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原子的起源 笼统模糊的哲学思辨 道尔顿原子模型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当客观对象不能直接研究时可以采取模型方法揭示原型客体的形态、本质和特征 如何理解模型 活动1:观察实验现象 阴极射线实验 带电的粒子被命名为电子 发现电子后,从此原子的大门被打开 汤姆孙阴极射线实验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很多电子,互相中和,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汤姆孙原子模型 卢瑟福α 粒子散射实验 α 粒子带正电,质量是电子的7000多倍 活动2:观察实验现象 ① ③ ② 现象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有的甚至反弹,概率为1/8000 卢瑟福原子模型的建立 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正电荷,并命名为“原子核”、原子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核外空间进行绕核运动,卢瑟福把这个模型称作是“行星模型”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又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进而猜想原子核里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子,10年后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 基于核外电子运动建构原子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在微观世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具有不确定性,只能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某一电子在核外某-空间位置出现的概率 电子云模型 玻尔模型 局限 基于经典力学解释微观粒子运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 建立模型、运用模型和修正模型 科学理论的暂定性 科学中的观察、推理 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 没有普适的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的尝试性本质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任务2. 原子质量的计算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C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微粒质量的值与标准值相比得到相对质量 X A Z 原子符号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连续光谱有连续的能量,而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任务3.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多电子原子,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这种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电子层表示方法: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电子层表示方法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排布顺序 能量高低 低 高 内 外 先排内层,能量低,较稳定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 为什么内层能量低,外层能量高? 思考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然后再排下一层 (2)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层只有2个) (3)次外层最多排布18个 (4)原子核外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5)倒数第三层最多排布32个(补充)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书写 19号K、20号Ca、35号Br、53号I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Br I Ca K 核外电子、元素性质的关系 Na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出Na的还原性 CI易得到一个电子,表现出CI2的氧化性 Na CI CI- 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性质 基于核外电子排布预测未知元素性质 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 小结 1.原子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素、同位素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子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是基于哲学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