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三十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9世纪后期—20世纪30年代初] 分类 概况 总特征 经济 (1)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并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苏联模式 (2)欧洲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下降 (1)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一战后,形成新的世界格———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苏俄(联)社会主义道路曲折发展,艰巨性与开创性并存 政治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类开始进入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时期 (3)一战动摇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 (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5年1考] 九下P34—38 2022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三国同盟和三 国协约 形成 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直接原因: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形成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 世界 大战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原因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现实矛盾: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抗 (3)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1]刺杀。萨拉热窝事件[2]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交战 双方 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集团[3]→以英国、法国、俄国为主的协约国集团[4](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第一次 世界 大战 进程 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5]宣战 扩大 欧洲为主要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重大战役: 凡尔登 战役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6]展开阵地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7]有“绞肉机[8]” “地狱[9]”“屠场[10]”之称。法军挫败了德军的进攻 高潮 (1)1917年,美国[11]、中国、巴西等中立国先后加入协约国一方,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中国派出十几万劳工在欧洲战场前线挖战壕、运弹药,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巨大牺牲 (2)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2],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一次 世界 大战 特点 (1)战争时间长:历时4年多 (2)规模大,范围广: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总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3)战争残酷,危害大:战争中使用飞机[13]、坦克[14]、潜艇[15]等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 世界 大战 影响 (1)对人类: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2)对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16]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对殖民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4)对科技:战争装备的不断更新,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中国: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