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知新 起止时间: 长征 原因: 过程: 胜利标志: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义: 1934.10—1936.10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战略转移。 1936.10,会宁会师 1935.1,遵义会议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国民党)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单元导语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抗战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九一八事变残历碑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一二九运动”遭镇压 西安事变 导入 每年9月18日,沈阳都要鸣响警报,提醒市民勿忘国耻。 沈阳 残历碑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设疑自探 要求:自主读书3分钟,将找到的问题和答案标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1.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影响,结果。 2.伪满洲国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统治措施。 3.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①②③ 4.华北危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 5.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口号,结果,意义。 6.中共的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相关史事) 7.西安事变的背景/原因,时间、人物、过程、共产党态度,结果,意义。 1.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影响,结果。 背景/原因 ① ②1929—1933年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材料一: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爆发了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在此驻扎军队。1919年,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