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5743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31801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课件,33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历近代史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 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88 第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 93 第20 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 98 第21 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102 第22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 106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 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 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 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 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第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壹 第二次国共合作 贰 淞沪会战 叁 南京大屠杀 肆 时间 地点 借口、经过 影响 ———国土沦丧 1931 9.18 沈阳 日本关东军炸毁 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一段南满铁路 (柳条湖事件) 东北 三省 沦陷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亡 结合材料,思考日军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的原因?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 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察北伪蒙军(日本控制)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本控制) 日本华北驻屯军 二十九军 七七事变示意图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 平汉交通 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七七事变 壹 时间 地点 借口、经过 影响 ———国土沦丧 1931 9.18 沈 阳 日本关东军炸毁 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一段南满铁路 (柳条湖事件) 东北 三省 沦陷 1937 7.7 卢 沟 桥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北平失陷 天津失陷 宛平城 七七事变 壹 “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第132师 师长赵登禹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 佟麟阁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 赵登禹 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第二十九军 七七事变 壹 1937年7月29日,北平陷落;1937月7月30日,天津陷落 七七事变 壹 抗日力量: 地理范围: 全面侵华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 —金冲及《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七七事变 壹 东北 华北 全国 东北抗日力量 全国的老百姓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 1937年7月15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