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35/355549c0a98f0920cf1647b5f0e9e132.png)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空想社会主义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历史条件、理检基百和实践意义等。 2.通过阅读《共产光立言》感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史过程,识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通过回顾十月革命的历史,能够阐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概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考点链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P11-P16,结合课本和教辅资料,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在书上进行圈画,将不理解的圈出来,上课着重听。(自主学习部分课下时间提前完成,上课前检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揭露: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尖锐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例如,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 “是非颠倒的世界”,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工人阶级生活困苦。傅立叶则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种种欺诈行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现象。这种批判让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 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与探索: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积极主张和美好设想。比如,欧文主张建立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的 “新和谐公社”,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启发了后来者对未来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局限性 理论基础的非科学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往往是基于抽象的人性论和唯心史观。他们从人的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去构想理想社会,而不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例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弊端是由于人性的堕落和不道德造成的,而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是导致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实现途径的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他们幻想通过和平的示范、劝说统治者等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和慈善行为。比如,欧文试图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理想社会的可行性,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举行起义,明确提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喊出了 “工人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 的口号,这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年,英国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工人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一运动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强烈愿望。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因不堪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而发动起义。起义工人不仅捣毁了工厂和机器,还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表明德国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 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三大工人运动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让人们看到了无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表明它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为科学社会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