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时数:1学时 教材分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政治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和使命,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的解读,科学地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历史,可见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引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例及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其原因,通过自读说明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理解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拥护党的领导,培养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列举实例,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引导学生为乡村振兴开展调查研究,为乡村治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调查研究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新时代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培养公共参与。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 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难点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视频法、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展示:视频展示百年间党员数量变化 思考: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使我们的党如此赢得民心? 今天我们将以时间轴的方式去探究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去探究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观看视频 并有所思考 视频呈现,直观数据冲击,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议题一 回望历史:披荆斩棘———站起来 观看视频:《觉醒时代》 思考:1、回顾历史,有哪些阶层为了改变视频中人民的困苦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结局如何?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新中国? 3、革命年代,涌现出无数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为什么能充满勇气和力量? 1921年-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又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党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所有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坚守了初心和使命。 过渡: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革命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亦是如此,一起去见证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坚守初心和使命? 边看边思, 回答问题 进一步思考党和人民的关系。 通过其他阶级失败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纳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人民立场寻求自由解放斗争。并通过历史的回顾明确党的性质、立场和根本宗旨。 说明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党的性质、宗旨、立场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议题二 立足现在:脚踏实地———富起来 探究2: 1、和平建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