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75319

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211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纲要,14课,至清,中叶,经济,文化
  • cover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阅读明清时期楚雄地区经济与思想的相关史料、观看《炼象关》及《云南商帮》的视频,概括当时楚雄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了解时代变迁的表现。 独立思考或者小组交流,总结明清时期时代变迁的整体趋势、历史规律,分析阻碍先进经济和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认识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观看《新时代楚雄》的视频,了解新时代楚雄州的发展战略,增强改革意识和制度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以及在思想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 难点:多角度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局限。 【史料研读】 任务一: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楚雄在经济及思想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提示:术语可以从教材文本中找到。) 材料一:明代以前,楚雄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荞、稗、稻、大小麦、黍、稷、粱及豆类,明末清初,因玉米、洋芋与番薯耐旱高产,适于山地种植而很快推广,逐渐成为山区居民的主粮,拌有辣椒的“牟定腐乳”和 “蘸水”甚至是今天楚雄地区餐桌的必备之品 。在集市上,近村居民常买卖粟麦、布匹、麻线、棕笠、牲畜,倮 (luǒluó)常采薪拣菌贸易盐米。 ———摘编自侯官响《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楚雄在农业上出现的新现象。(至少2点) 材料二:当温饱问题不再成为问题之时,衣冠穿戴就发生了重要变化。简而言之,色彩方面,原来主要以黑褐色为主,清中晚期后,出现了五彩装饰,女子服饰喜着红绿,并使用彩色缨络装饰物。质地方面,起先纺织麻布、火草布,缝制麻布衣、火草衣、羊皮褂是当时彝族先民的主要手工业,后来主要增加了土棉布和羊毛布,且羊皮硝揉加工、羊毛纺织和擀毡技艺越来越成熟。 ———摘编自侯官响《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楚雄在手工业上出现的新现象。(至少2点) 材料三:明代前,楚雄地区的居民以游猎为主,仅得温饱,嘉靖以降,商品经济才有了大的发展,集市贸易兴盛,银两成为主币。这些集市具有“保障供给”的经济功能,府县驻地的城市市场,还具有商品集散地的功能。黑井、白井两地的盐产量呈上升趋势,且品质亦属上等,因而商民云集,产销两旺,“商贩往来,车马辐辏,视附近州县,颇觉熙攘”。不过,滇省大商少而小商多,大商来云南贸易者,以外省人为多,嘉庆时来楚雄经商者,多有江右和湖南人,“寻常交易,各得其所”。遗憾的是终清之世,楚雄集市中还没有出现资本市场和雇工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摘编自侯官响《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楚雄在商业上出现的新现象。(至少3点) 材料四:元及以前,汉民不断融入彝族文化,传入的儒家文化大多与彝族土著文化融合。至明清,各级儒学和书院以儒家的经典为教育内容,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培养目标,儒家文化与土著传统,有了更多的接触、交流和融合。明清时期的云南儒学在向纵深发展,儒学之盛洋洋大观,但内地儒学和儒学思想已经僵化,已是穷途末路。 ———摘编自侯官响《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五:“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明清时期楚雄在思想上出现的新现象。(至少2点) 任务二:结合所学,总结明清时期时代变迁的整体趋势及历史规律。(提示: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虑) 任务三:小组讨论:明清时期,阻碍先进经济和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考虑) 【课堂练习】 1.明代前期,百姓需要亲身应役,“甚至父子当差,则一日不让,兄弟应役,则移时不甘”。18世纪以后,江南与东南沿海“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