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与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全面覆盖:梳理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新教材)全部知识点,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夯实基础:突破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实验操作,解决易错易混点。 3.能力提升:培养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计算分析及实验探究能力,适应新高考综合题型。 4.真题渗透:熟悉高考高频考点和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二、总体框架 周期:16周(2024年9月-2025年1月) 节奏:每周1个主题模块(2-3课时讲练结合 + 1课时检测反馈) 目标:知识系统化→题型专项化→能力综合化 周次 复习模块 重点内容 1-2周 化学基本概念与物质分类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分类法、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与配平。 3-4周 元素化学(金属与非金属) 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氯、硫、氮、硅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工业流程分析。 5-6周 化学反应原理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K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 7-8周 物质结构与性质(新教材重点)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类型与性质、配合物基础。 9-10周 有机化学基础 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推断、合成路线设计。 11-12周 化学实验与探究 常见仪器使用、实验方案设计、定量分析(滴定法)、误差分析与安全操作。 13-14周 化学与STSE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材料应用、工业生产(如合成氨、硫酸工业)等情境题。 15-16周 综合训练与查漏补缺 限时训练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整理错题本,强化薄弱模块。 三、每周具体实施步骤(以“元素化学”模块为例) 第3-4周:元素化学(金属与非金属) 教学目标: 1.掌握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2.熟练分析氯、硫、氮的工业流程题。 3.突破“金属与酸反应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难点。 课堂安排(6课时/周)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课后任务 第1课时 金属钠、铝及其化合物、 钠与水/酸反应现象、Al2O3两性、Al +与NaOH反应图像分析 1. 教师板书核心反应式,结合实验视频演示钠与水反应。 2. 学生分组讨论“Al +与NaOH反应图像”并绘制曲线。 1. 整理钠、铝知识框架图。 2. 完成《五三》P45-46基础题。 第2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Fe +与Fe +转化条件、铜的冶炼与腐蚀(青铜器锈蚀分析) 1. 教师通过“FeCl 溶液保存方法”引入氧化还原规律。 2.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Fe +与Fe +转化条件(写步骤)。 1. 完成铁、铜转化方程式默写。 2. 练习《必刷题》工艺流程题1道(氯碱工业)。 第3课时 氯、硫、氮及其化合物、 氯气制备与性质实验、SO 的漂白性与酸性氧化物性质 1. 教师讲解实验室制Cl 的装置图,标注重难点(尾气处理)。 2. 学生对比SO 与CO 性质的异同(表格归纳)。 1. 绘制硫、氮元素价类二维图。 2. 完成教材课后实验题3道。 第4课时 工业流程题专项、原料预处理方法(粉碎、酸浸)、核心反应分析与除杂试剂选择 1. 教师拆解真题(如“硫酸亚铁制备”流程),总结“三步分析法”。 2. 学生分组完成1道模拟题并展示思路。 1. 整理工业流程题常见问题模板(如提高浸出率的方法)。 第5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进阶、复杂反应配平(如KMnO 与H2C2O4酸性条件反应)、守恒法计算 1. 教师演示“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步骤。 2. 学生限时训练3道计算题(电子守恒/差量法)。 1. 整理配平技巧口诀。 2. 完成《五三》P78-79计算题。 第6课时 周测与讲评、 40分钟限时测试(选择题8道+工业流程题1道)、高频错题精讲 1. 课堂测试后,教师统计错误率高的题目。 2. 学生自主订正,教师针对性讲解“Fe +检验的干扰因素”。 1. 订正错题并归纳至错题本。 2. 薄弱点补充练习(如离子共存题)。 四、教师操作指南 1.课前准备 备课重点: ①提炼每课时核心知识点(不超过3个),避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