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知识回顾 静电感应 + + + + + + + + + + A B C 把金属导体放在外部电场中,导体内自由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1、静电平衡 E0 E0 已知空间内分布一电场 现将一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 1、静电平衡 ①导体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 ②导体两端出现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中中产生反方向的附加场. — — — — — — — — — — — - + - + - + 1、静电平衡 ③感应电荷的电场增到与外电场相等时,导体内合场强为零。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停止 。 ④静电平衡:导体中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就叫静电平衡状态. - + - + - + - + - + - + - + - + - + 1、静电平衡 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和原电场E在导体内叠加为零,即E’=E时,自由电荷停止定向移动,这时导体所处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 E + - - - - + + + E` E - - - + + + + + + - - - E合=0 + - - + 1、静电平衡 E - - - + + + + + + - - - E合=0 注意: ①导体内的合场强为0,合场强是叠加场强。 ②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后,其表面任一点电场方向跟该点表面垂直 若场强方向跟该点的表面不垂直,则沿该点的表面就有一场强分量,电荷在这一场强分量作用下就会发生运动,就不会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了。 1、静电平衡 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导体内部无电场线分布,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课堂小练 长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与棒的左端距离为R的地方,如图所示。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有多大?方向如何? R L O +q 答: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 E感方向与E源方向相反,即指向点电荷+q. 用两个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小球分别接触带有电荷的金属圆筒的内壁和外壁. 法拉第圆筒实验: 和外壁接触的小球使验电器箔片张开,表明金属筒外壁有电荷分布. 和内壁接触的小球不能使验电器箔片张开,表明金属筒内壁没有电荷分布. 结论:带电体的电荷一般分布在外表面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 1.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净剩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在导体的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即单位面积电荷量多),周围的场强越大。 2、尖端放电 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即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 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相反的粒子,由于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个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思考: (1)为什么导体尖端附近的空气容易发生电离 (2)“尖端放电”是不是导体尖端的电荷跑到空气中去了 解答:(1)由于导体的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电场强度很强,导致附近空气中残留的离子发生剧烈运动,把空气分子撞散,所以导体尖端附近的空气更容易电离。 (2)“尖端放电”并不是导体尖端的电荷跑到空气中去,而是空气电离产生的符号相反的电荷奔向尖端,与尖端的电荷中和了。 2、尖端放电 应用:避雷针 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它是一个或几个尖锐的金属棒,安装在建筑物的顶端,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保持与大地的良好接触。 1.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 )。 A.云层中所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了大地 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 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 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B 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