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庄园经济。但到了中世纪晚期,封建庄园经济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和大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农业篇 中世纪的欧洲庄园经济持续繁荣多年,但到了晚期,却走向了衰落,欧洲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庄园,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它是封建领主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统治农奴的基层单位。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生产关系: 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领主统治下,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经济特点: 自给自足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垦殖运动 11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农村开始大量开发林地、荒地,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他们成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的主人。 生产技术的进步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土地面积的增加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 7 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 1800 万,11 世纪为3850 万,增长到2 倍以上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 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 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巴黎、伦敦,其中、科隆、布拉格等都超过了3 万人。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拥有的土地已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卡洛·M. 奇波拉 : 《欧洲经济史》第一卷,第28 -30 页 林地、荒地 各种原本没人要的土地被开发 材料二: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垦殖面积如此之大,触动了西欧大部分土地……拓荒者是农村居民中的各个阶级,有领主,有修道院,有自治团体,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他们被财产和自由所吸引,走向荒芜的田野,走向人迹罕至的森林、山地和沼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拓荒及移民。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新垦区与封建庄园有何不同?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材料: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缴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波特《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新垦区更加自由,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具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不受封建领主的控制) 导致封建庄园劳动力流失,耕地荒芜,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一些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农奴 自由农民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 方式 一些富农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其他农民为自己耕种,将产品面向市场 影响: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土地荒芜,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 土地 集中 领主 农民 农奴 转让、联姻 继承、买卖 承租、购买领主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土地 建立 租地农场 封建庄园 出租自营地 富裕农民 农业工人(雇用) 从封建庄园到租地农场 发 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