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林则徐这一壮举不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还在国际禁毒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这一壮举是()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黄海海战 D. 廊坊大捷 2.英军中校吴士礼在记述1860年的经历时说:“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些园林时,它们使我们想起童话故事中所描写的仙境。而10月19日我们从这里离开,身后留下了一片空旷荒凉的土地,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上文记述的“仙境”毁灭是由于() A.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C. 英国强租威海卫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侵略者是()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革命军》 5.以下是洋务学堂简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时间 数量(所)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8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①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②维护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学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为此,左宗棠() A. 设立翻译馆 B. 建立新式海军 C. 率军收复新疆 D. 进行改革 7.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可作为“黄海海战”可信史料的是() ①北洋舰队将领给李鸿章的报告 ②参与黄海海战官兵的回忆录 ③对甲午沉船致远舰的考古成果 ④《1894·甲午大海战》电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下侧是某校学生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创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 筹建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洪秀全 B. 曾国藩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9.导致下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 列强侵略 B. 农民起义 C. 军阀混战 D. 文教发展 10.有历史学家评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事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A.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C.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11.某学习小组要开展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探究。以下可选的素材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某同学在“重走长征路·忆峥嵘岁月”的研学活动中,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其中①处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3.1940年10月某报刊发文写到:“日军只能占领华北的几个城市,现在看正太路被截断一月余,迄在我军控制之下。可见日军连交通线亦无法控制了”。造成上述形势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4.下图中的相关数据可以说明() A.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