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1688

【2025新版教材】中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春舞曲》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9984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下册,课堂,青春舞曲,单元,第五,七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天山之音》第1课《青春舞曲》。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天山之音》第1课唱歌课。《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生动流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绘了青春的美好易逝,寓意珍惜时光。歌曲为4/4拍,G大调,由四个规整乐句构成,采用单一部曲式。其旋律大量运用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充满动感活力,凸显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较高,处于变声期,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在知识方面,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一定演唱基础,但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喜欢跟唱。然而,音乐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学习能力上,接受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有时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小组讨论等,培养音乐感知、分析及合作能力。(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流畅演唱,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特点,提升节奏感与音准能力。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体会歌曲中对青春的赞美,增强珍惜青春、热爱生活的意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魅力,提升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表达歌曲欢快情绪,精准演绎切分节奏与附点音符,把握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在演唱中融入情感,生动展现维吾尔族音乐韵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听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教师范唱《达坂城的姑娘》)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是作曲家王洛宾创作的新疆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知道新疆歌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新疆歌曲采用切分节奏,旋律跳跃性强。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疆歌曲《青春舞曲》(书写板书《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大家了解维吾尔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维吾尔族的饮食风俗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维吾尔族人一般以面食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的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他们通常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乌马什(玉米面粥),中午为面类主食,晚饭则是汤面或馕茶。维吾尔族人民长期重视园林生产,绝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都有自己的果园,因而有常年食用瓜果的习惯。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我们能想象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它短小精练,虽简单之极,但韵味别致,唱起来朗朗上口。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歌曲的背景:1939年,王洛宾在甘肃酒泉搜集到这首民歌,回到青海西宁之后将它修改定稿。他在歌词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原词中的“别的那哟哟”是维吾尔语的汉语译音,具有“小鸟哟”的意思。如果直译过来,既不符合诗词的格调,也很难与歌谱中的旋律音配合,更失去了民歌的味道。怎么办 必须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王洛宾灵机一动,把“别的那哟哟”变成这首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