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2320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2-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7270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课,土地改革,课件,20张,PPT,-2024-2025
    (课件网) 第3课 土地改革 (经济上巩固新生政权)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土地改革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对巩固新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学习,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加深对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22版课程标准: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中国农民的土地梦 纵观历史,人民对于土地的不满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导致社会动荡的最常见因素。你知道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过土地改革的要求吗? 李自成“均田免赋” 太平天国“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 导入新课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人民大学相均泳 预习P13-15,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及目的,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主要在什么地区推行?主要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什么文件? 2.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减少土地改革中阻力,促进生产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全面理解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 自学导航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材料1: 材料2: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材料3: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读材料结合课本总结新中国成立初实施土地改革的原因? 土地改革进程图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 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 解放区未进行土地改革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新解放区土地分配不均衡,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从全国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约70-80%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总共只有约20%-30%土地。其次是落后、自给自足农村自然经济不能成为工业的市场,限制着工业发展。 ———《剑桥中国共和国史》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共产党党史》 解放、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目的) 2.过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由此拉开帷幕。 开始时间 法律依据 基本内容 完成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开始 1952年底基本完成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变化: 地主私有制 农民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