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2541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53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2024,人教,格式,第五,教学设计
  • cover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第1课时,已经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作用,特殊光线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的过程,让学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F”光源,光屏,凸透镜,蜡烛 五、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评价要点 环节1:新课引入 1、多媒体展示火炬图片;提问:如何进行火炬传递? 2、展示凸透镜;提问:平面镜能成像,那么凸透镜也能成像吗? 3、通过凸透镜,演示实物蜡烛在墙壁上所成的像。 1、凸透镜—判断依据—中间厚边缘薄; 2、说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 激发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了解凸透镜成像特点 环节2:体验成像 1、介绍光具座,凸透镜和“F”光源; 2、认识什么是像;如何让像成到光屏的中心 学生小组实验:体验“F”光源通过凸透镜成像:1、缩小倒立实像;2、放大倒立实像;3、放大正立虚像 1、让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凸透镜可以成不同大小,倒正,虚实的像呢?成像特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环节3:实验探究: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表格1) 分析与论证:(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物距、像距与对应焦距进行比值运算(表格2) (2)在学生分析得出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和放大正立虚像的成像规律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得到等大倒立实像,若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如何的像)(填写表格) 6、交流评估 1、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2、根据猜想,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3、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导学案上的表格1中;(进行实验前,注意多媒体上的提示); 4、小组讨论,进行运算,填写表格2; 5、(1)总结出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和放大正立虚像时物距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多媒体展示以下表格); 通过教师引导完善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组实验进行等大实像和物体在焦点处不成像的验证)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让学生体会小组讨论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通过计算物距、像距与焦距的比值,总结数据特点,突破难点; 4、在得到缩小倒立实像,放大倒立实像和放大正立虚像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得出等大倒立实像的条件和物体在焦点处的情况,完善成像规律,突破本节重点。 环节4:课堂反馈练习 如图所示,为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的水珠相当于 镜,所成的像为 、 的 像,说明物体在 。 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34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 20cm C.30cm D. 40cm 通过当堂练习,让学生过手,达成本节学习目标———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环节5:实验拓展 教师提问:1、“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缩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