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4302

第六课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2-2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851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六,变废为宝,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变废为宝 教科书 书 名:美术教材 -出卷网-:湖南美术-出卷网-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学习变废为宝的意义,了解艺术大师创作表现思想。学习废旧材料回收、分类的基本知识,形成审美感知能力的素养学习效果。 通过探究学习发现废旧物的特殊美感,提高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学习平面类造型和立体类造型方法,利用废旧材料的质感、肌理、形状和色彩以及材料蕴含的社会生活信息进行造型,创作一件既能体现材质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提升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 在材料的收集与创造的过程中,强化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认识和资源利用意识,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文化理解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环境污染,学习变废为宝的意义,树立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文化理解能力意识。 2学习废旧材料回收、分类的基本知识。进行平面类造型和立体类造型方法学习,形成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 利用废旧材料的质感、肌理、形状和色彩以及材料蕴含的社会生活信息进行造型。通过认识废旧物的特殊美感,提高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创作一件既能体现材质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提升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创设情境, 1.分享给同学们看我家乡的美景。当你看到美景时,你有什么感想?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想到的是那样的宏伟壮观,那样的清新自然,那样的绚丽多彩。 2.通过视频、图片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海洋被污染,环境被破坏。 珊瑚白化、冰川融化、垃圾污染、物种灭绝。全球变暖跟人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不想看到这样的风景。可是这一天也真的到来了。我想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3.来看看世界艺术大师用收集的生活废品如何变废为宝的呢?他们通过分类、组合创作出公牛头、小狗、鸟的形象。这些废弃物品做的动物值得我们深思。艺术家从换新生的创作,希望以此表达人类生活所造成废弃物对大自然的影响。我们呼吁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提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们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用有趣的方式引导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怀着对本节课发现和探索的精神,让我们一同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 (一)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废旧的材料呢? 旧报纸、旧光盘、塑料瓶、纸箱、碎石、木头、旧衣物、旧电子元件等。 (二)寻宝任务。 1.作品是用哪些材料材质做成的呢? 有塑料、金属、报纸、还有木头。通过我们的观察,那这些不同的材料做出来的画面感也不同质地也不同。金属材料给人视觉效果是:坚硬,刚冷。塑料给人一种透明、包容、绚丽感。 纸张可塑性比较强。木头给人的感受大致是自然、简单、淳朴。 作品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图一运用了堆积,第二幅运用了拼贴,第三幅运用了编织,第四幅运用了叠加。不同的材质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塑造有创意的物品。 3.作品表现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平面类的和立体类的。 小结:由刚才的小任务,我们发现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同时要考虑他的色彩,肌理,造型,不同类型的材料表达不同的内容,不同创作的构思,选择不同的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特性和美感来构思作品。同时我们还要运用变废为宝的方法,平面类的,可以使用拼贴,叠加,剪切丝等方式。立体类的可以利用切割,组合,粘贴等形式。同时它的形状要进行联想,而且要打破常规的认知,这样才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梳理1:材料的选择:造型、色彩、肌理、材质、适应性 梳理2:“变废为宝”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