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5518

6.《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日期:2025-02-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8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课时
  • cover
三下6《陶罐和铁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讲述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然而多年后,陶罐依然完好无损,铁罐却已锈迹斑斑、不复存在。文章通过对比鲜明的情节,揭示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角色个性突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正确价值观的优质文本。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他们对故事类文本兴趣浓厚,但对于寓言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在有条理、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还有待提高。同时,此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养分。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寓言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语言运用:认识“陶、罐”等字,会写“骄、傲”等字。会写“国王”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词语。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现人物特点,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4.审美创造:体会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简洁而深刻的美。引导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展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 5.思政元素: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谦虚友善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 2.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短处。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分析法。 2. 学法:自主阅读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头饰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看,它们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陶罐和铁罐) 对,这就是陶罐和铁罐。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开火车读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即陶罐和铁罐第一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从它们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陶罐和铁罐分别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2)(学生读完后,同桌交流讨论)谁来说说你从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抓住铁罐的“傲慢”“轻蔑”和陶罐的“谦虚”等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呢?(教师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评价) (4)(出示陶罐和铁罐后续的对话内容)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后面的对话,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它们的性格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5)(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同学们找得都很准确,通过这些对话,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