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满分: 60分 时间:50分钟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以及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损害中国主权 B. 都包含开埠通商 C. 都涉及割地赔款 D. 都破坏文化遗产 2.在太平天国攻占的地区,一些乡村墙壁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语: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 A. 借鉴了西方的土地制度 B. 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 C. 实现了平均贫富的理想 D.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中国近代史又叫中国的屈辱史,中国遭到了外国列强入侵,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近代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侵犯,其中《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开设通商口岸 D. 开设工厂 4.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19世纪 70年代, 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此举旨在 A. 削弱地方权力 B. 加强边疆防务 C. 促进边疆开发 D. 控制少数民族 6.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7.武力征服给所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远征中,把希腊文明向东方传播的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 罗马共和国 C. 波斯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8.古代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都发源于海洋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 9. 制作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图中“ ”处应该填写 A. 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B. 法制的建立和健全 C.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D. 城市的兴起 10. 比较汉谟拉比和查士丁尼两位君主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A. 都推动人类法制进程 B. 都传承希腊、罗马文化 C. 都强化封建君主权力 D. 都建立地跨欧亚非帝国 11. 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上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转折的实质是 A. 人文主义取代神学主义 B. 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殖民扩张 C.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封建主义的衰落 D. 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变 12.把法国大革命推向历史高潮的人物是 A. 拿破仑 B. 路易十六 C. 罗伯斯庇尔 D. 戴高乐 13.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其中一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A. 空想的理论 B. 实践的理论 C. 开放的理论 D. 落后的理论 14.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A. 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 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5.以下是某同学的部分研究笔记.他研究的内容可能是 A.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B.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D.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A. 战争的动机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胜负 D. 战争的后果 17.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