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6967

5.2 城镇与乡村 培优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24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地理,人教,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5.2 城镇与乡村 (探究点) 乡村与城镇的变化和发展 【图解】 张东是旅游爱好者,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不仅发现各地民居差异很大,还发现国家间的乡村和城市差别也很大,下面是张东提供的图片。 甲 乙 【探究】 1.上图中甲乙两幅图,哪幅是乡村景观 哪幅是城镇景观 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2.甲地人口主要从事_____(农业/非农业)生产活动,乙地人口主要从事_____(农业/非农业)生产活动。 3.乙地景观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加强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请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景观 【巩固训练】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有一句“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写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场景。下图分别为古代城市与乡村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此地两三家”的景观类型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房屋高,数量多 B.乡村———房屋少,发展农业 C.城市———房屋矮,且密集 D.乡村———房屋矮,发展工业 2.“此地两三家”演变为“城中十万户”,其景观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有 ( ) A.草场扩大      B.农田增多 C.道路变窄      D.商户林立 3.【素养拓展练】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是乡村,三处乡村选址的共同点是_____。 (2)B地后来最先发展为城镇,请说出B地发展为城镇的原因。 (3)B乡村发展为城镇后,乡村人口变成了城镇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随着B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大量AC两乡村的劳动力。分析人口的这种变化对AC两乡村和城镇B的影响。 【方法引航】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知识拓展】 乡村的分布,受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城镇的分布在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受交通、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 【知识妙记】 聚落选择歌诀 聚落选择看环境, 土肥水足地形平, 交通便利资源好, 高山荒漠就不行。 【知识拓展】 村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有些村庄由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渐渐演变为城市。世界上的众多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形成,一般都是从乡村聚落开始,经过较长的历史过程不断发展起来的。 【归纳总结】 特色城乡景观保护的意义 城乡景观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参考答案】 探究点 1.甲图是城镇景观,乙图是乡村景观。理由:甲图中楼房密集,道路宽阔;乙图景观位于低缓的丘陵处,道路较少,房屋低矮。 2.非农业 农业 3.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杰作,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它有重要的意义。 巩固训练 1.B 2.D 3.(1)靠近河流 (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水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 (3)居民由从事农业活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业活动;由住平房转变为住楼房,享受到较多的就业机会、较优质的生活条件和较高水平的教育、医疗资源。 (4)对AC两乡村来说,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使得乡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对B城镇来说,劳动力的增加,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增加了管理压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