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石之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庄周梦蝶,知鱼之乐,一个个寓言故事陪伴我们成长。今天,我们将从表面向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学习庄子的哲学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近《五石之瓠》。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南华经》。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名周,字子休(或称子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人士。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承继并丰富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成为道家学派的关键人物之一。 庄子曾担任宋国蒙地的漆园吏,其生活年代与梁惠王、齐宣王相仿。 了解庄子 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通“诽”)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庄子终身不仕。 了解庄子 庄周之文,构想独到,想象丰赡,擅用寓言与隐喻,文辞奔放自如,意境宏大深沉,情感豁达开朗,令人领略超脱尘俗的境界与高尚的审美享受。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文学韵味和浪漫主义风格,往往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示和批判,蕴含着积极的内涵。 主要作品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了解庄子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面对死亡的安然(生死观) 了解作品 《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本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了解作品 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 寓言篇幅通常较短,言辞精炼,结构简洁而极具表现力,兼具辛辣的讽刺和教育价值。它常采用借喻技巧,将富有启示性的主题或深奥的道理,巧妙地融入简短的故事之中。其主题思想往往通过类比,如以远喻近、以古鉴今、以小见大等方式,进行生动的表达。 小故事,大道理———寓言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 时代背景 经济的繁荣为文人学士带来了物质基础,而社会的变迁则为他们的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论题。众多文人纷纷评论时局,表达政治抱负,畅谈个人志向。惠子关于“五石瓠”的论述与庄子对“不腐手药”的辩说,正是这一时代风貌的生动反映。 时代背景 解读文题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shí :现在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此义在古书中读shí)“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