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13.14减几 》教学设计 课题 13.14减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11减几、12减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种试题的多种算法。这节课进一步理解和把握13 减几、14减几的多种算法,并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结合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13、14减几的计算过程。学习内容分析:能用“破十减”或“想加算减”的方法正确计算13、14减几的减法。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掌握口算方法。 重点 掌握13、14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师:你知道这是哪些里吗?师:你如何判断出这是南极?课件展示: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企鹅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并说这是哪里?生:南极。生:企鹅生活在南极。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13.14减几的退位减法。课件展示: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原来有13只企鹅,看得到的有5只,要求被冰山挡住的有几只?怎样列式?师板书:13-5师:想一想,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想加法算减法 破十法课件出示试一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汇报 生:一共有13只企鹅。看得到的有5只。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而后学生汇报学生自己计算 交流个性化算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想法、互相学习的机会,学会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算法。给学生提供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学习14减几的计算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练习 基础题:1.2. 学生先独立算算,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3.登宝塔。 拓展题: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13.14减几想加法算减法 破十法 利用简洁的文字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2.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3.想一想,填一填。 【综合实践类作业】4.想一想,再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以内的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的减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逐步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2.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十几减几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退位减法、连减、加减混合。 (三)学生认知情况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