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0387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2-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406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28张,课件,国家,早期,起源
  • cover
(课件网) 导 入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本节课,我们将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 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 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2、认识中国古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3、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 ———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 国家是在一定社会发展基础上形成并出现的 请思考:中华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距今时间 代表 特征 约170万年 元谋人 学会用火 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1)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距今时间 代表 特征 约7000-5 000年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栗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水稻,养蚕缫丝 约5000年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3、原始社会组织 (1)原始人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实行父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已经产生,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4、从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看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项目 时期 遗址分布 生产工具 生产活动 社会生活 不同点 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元谋人 北京人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用火 母系氏族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5000年前)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磨制石器 南稻北粟 饲养家畜 养蚕缫丝 陶器玉器 晚期父系氏族,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定居生活 相同点 都是石器生产工具,生产力低下,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①起源早、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 ②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 ③多元化、多样化,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形成 ④具有连续性,兼容并蓄 ⑤出现了早期农耕经济,产生了农业文明 本课 重点 习题巩固 1.距今约 5000 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起源的时间是夏商周时期 C.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D.出现了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C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 古国产生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 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