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教学设计 学科(版本) 英语 北师大新版 章节 Unit 1 Lesson 3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高一上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小组合作活动上着重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在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完成学习任务。在语言和思维的支撑下,完成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其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身心健康的人。 三、教学内容分析 1.What 主题意义: 该文本讲述了大学生张天毕业后选择去贵州支教的故事,展现了他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他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属于“人与自我”主题。其主题意义在于通过张天支教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人生的选择实现个人价值。 主要内容: 该文本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张天只身一人来到贵州支教的故事。他怀揣美好的愿望来到学校,却发现学校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学校很小,设施很差。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张天知难而上,为孩子们开设新课程、举办活动,帮助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外,张天也给小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帮助村民招商引资,得到了村民的喜爱。 2.How 文体结构: 该文是一篇人物报道,结构清晰。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张天一天的生活,让读者感到他辛苦的支教生活,吸引读者了解他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张天支教的原因,让读者感到他是一名怀揣梦想的青年。第三部分介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他的梦想形成强烈对比。第四部分讲述了他不畏艰难,开拓进取,改变学校、学生、村庄的事迹。作为一篇记叙文,作者清晰地描述了支教的背景(起因)、过程中的矛盾(经过)和后期的发展(高潮),并通过系列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张天的人物性格。 语言修辞: 作者在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来表现张天的转变,以及他给学校、学生、村庄带来的变化。比如支教前张天的兴奋和体验艰苦支教生活后的退缩念头之间的对比,张天来到前后学校环境的对比,学生学习情况的对比等。此外,作者通过描述张天内心的情感变化,帮助读者感受张天逐渐爱上这种生活方式的过程,如eager, exciting, enjoyed, satisfied等词。在描写过程中,作者使用由-ed/-ing构成的形容词生动的描写情景、事物,表现人物的情感。 3.Why 写作意图: 作者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了解支教生活,了解张天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作者希望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此外,作者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了解记叙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学会如何讲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四、学习者分析 学生来自合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9)班,为年级重点班,共42人,整体外向,大胆开朗,思维活跃,刚入高一,他们还处在适应高中学习方法的阶段,学习热情很高,刻苦努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有能力获取篇章基本信息,能够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与归纳,但是对相关功能用语和表达建议的句式还不太熟练,运用英语连贯地描述事件,阐释意义和批判评价的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高一(9)班的学生能够: 1.获取张天支教的事实性信息,如(支教起因、支教环境、生活和工作条件、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