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久居京城,看尽名媛美女,竟对文君萌生嫌弃之心,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聪明的卓文君马上领略到夫君的暗示,两行数字都少了一个“亿”,就是暗指夫君对自己“无意”,意为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谁知过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转,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卓文君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集 惯常以诗的第一句为题,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意义: 提供完整成熟的五言诗。 诗歌在字数上主要有四种排列方式: 1.以《诗经》为首的「四言诗」 2.以「汉魏古诗」为代表的流及魏晋的「五言诗」 3.以「唐宋律诗」为代表的影响后世的近体「七言诗」 4.以《楚辞》、「乐府诗」为代表影响后世歌行等诗体的奇语浪漫的「杂言诗」。 中国诗歌发展至唐,外在形式定型。诗歌字数上,大致从四言、杂言、五言、六言、三言、七言到以五言、七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wèi shuí huán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诗歌大意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思考: 忧伤 思考 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意境? 有什么作用? 芙蓉 兰泽 高洁、清幽 意境: 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芳草 意象: 作用: 颔联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了采芙蓉送给谁呢?可我思念的人却在远方。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 颈联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一边是一个女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旁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显得她孤独而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返身回望家乡的游子,那一闪即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显得她孤独而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返身回望家乡的游子,那一闪即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在这静寂中,天地间响起了一声凄伤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