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3311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含答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306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测试,发展,区域,产业,人教
  • cover
第三单元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城市间创新联系可用城市引力线表示。其最大引力线连接该城市在特定区域中与之创新联系最强的另一城市。一般情况下,一座城市的最大引力线数量越多,则它在所属区域的中心地位越强。下图示意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最大引力线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苏沪地区最大引力线分布反映的城市间创新联系特征主要是( ) ①城市同级性 ②中心辐射性 ③位置邻近性 ④均匀扩散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中,苏州比南京的中心地位更突出的原因是( ) A.科技条件更好 B.位置更靠近上海 C.水陆交通更发达 D.城市等级更高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下图为湖北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湖北省选择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经济发达 B.人口众多 C.位置优越 D.交通便利 4.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导致( ) ①两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 ②荆州、十堰等城市衰落 ③武汉的城市吸引力下降 ④湖北省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由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洛、杨凌示范区等地级城市组成。下图示意关中平原城市群中部分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量,人口流动量越大,表示联系越密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西安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 A.城市面积大 B.城市人口多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地理位置优越 6.影响西安对咸阳和铜川辐射带动作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行政管辖范围 B.城市间距离 C.文化习俗 D.城市等级 城市区域空间的演进始终伴随着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基于大城市地域圈层聚散规律,可将城市圈的发展演化分为四个阶段(下图)。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主城区为核心,并包括周边的8个地级市。研究表明:目前武汉城市圈正从阶段Ⅰ向阶段Ⅱ过渡。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圈四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 A.阶段Ⅰ城市圈内部差距缩小 B.阶段Ⅱ核心圈层辐射功能减弱 C.阶段Ⅲ外围圈层吸引力最强 D.阶段Ⅳ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活跃 8.为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竞争力,其核心圈层当前应该( ) ①发展现代金融贸易业 ②培育城市圈次级增长极 ③加快建设特色化新城 ④向区外疏散低端制造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美国匹兹堡市曾以钢铁工业著称,20世纪70年代末,匹兹堡钢铁工业陷入持续、全面衰退。80年代以来,匹兹堡逐步转变为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城市形象示人。下图为匹兹堡产业转型演变图。 9.匹兹堡处于产业发展第三阶段时( ) A.区域内部发展差异扩大 B.对普通劳动力吸引力增强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D.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10.匹兹堡产业转型的主要表现有( ) ①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 ②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演变 ③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人地关系由协调走向紧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为2012—2021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占全部就业人口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 A.④②① B.③②① C.④②③ D.④③② 12.据图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走低 B.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加速增长 C.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平缓 D.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徐州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过去的徐州以煤起步,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