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课件 《临安春雨初霁》 目 录 课文导读 课堂教学 拓展提升 本课目标 1. 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4.背诵全诗。 了解作者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 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 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 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 “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 一卷, 《渭南词》二卷。 相关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 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 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 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 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 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 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临安春雨初霁》 ① 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②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③ 初霁,刚刚放晴。 标题解读 1.明确字音 霁 (jì) 明朝 (zhāo) 字词辨析 2.解释下列词语 ① 世 味 :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③ 矮纸:短纸、小纸。 ⑤ 细 乳 :沏茶时水面呈白色 ② 京 华 :京城之美称。 ④ 斜 行 :倾斜的行列。 ⑥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 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类似于"素士") 字词辨析 的小泡沫。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课文阅读 课文翻译 ①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②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③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彻茶、撇沫, 试着品名茶。 ④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 山阴故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绘了怎样一幅 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未眠,听着春雨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 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这一联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语 言风格特点。 语言清新隽永。本联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 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 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 问题探究 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 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小楼一夜听春 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