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5094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 并序》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63124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 并序,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边塞诗鉴赏】 ———以《燕歌行 · 并序》为例 “好男儿志在四方”,“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马革裹尸: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 岑 参 ———王昌龄 ———王翰 燕歌行 ·并序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 今河北景 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其诗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尤以边塞诗著称于时。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合称“边塞四诗人 ”。 高适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 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燕 ,古国名。古燕国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 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 蓟 为 燕 吞 并 , 称 为 燕 国 的 都 城 ,蓟 也 成 为 燕 的 代 称 ———剑外忽传收蓟 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柱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 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 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二们”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 属 “ 歌 行 体 ”。 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律 [huī] 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 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 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 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 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 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 △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诵 读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本诗抑扬有节,读出音韵之美。 交代时间 交代事情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 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全国卷I)) 和: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 词,作为酬答。 交代写作缘由 汉家: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以汉喻唐) 烟尘:烽烟和尘土,指战乱。 东 北:开元十年至天宝初,唐与东北奚、契丹之间战事不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