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6 滑轮 教学设计 课题 6.6 滑轮 单元 第六章《力和机械》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首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滑轮等生活实例,引出滑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滑轮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此前学生在掌握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平衡条件等知识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进而深入理解滑轮组工作的特点。 2022新课标要求 2.2.6 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2.4 能说出人类使用的一些机械。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1.6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5.2.1了解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案例,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它们的工作特点和实质;了解滑轮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分析其省力情况。(物理观念) 2、在探究滑轮的实验中,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实验技能,准确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科学探究) 3、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思维,将复杂的实际滑轮系统简化为基本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思维) 4、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习滑轮知识的过程中,关注滑轮技术在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滑轮之前,已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有了初步认识,这为理解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奠定了基础。但滑轮的工作方式和特点相对更复杂,尤其是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区别,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 重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2、滑轮组的特点及绕线方法 难点 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2、滑轮组绳子绕法与省力情况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细线、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展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如起重机吊运货物、旗杆顶部的装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装置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滑轮的概念。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阅读活动1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观察滑认识滑轮的特点 提问:什么是滑轮 回答: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根据滑轮的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可将滑轮分成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 知识点二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阅读活动2内容,观看实验操作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定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既不费也不省距离 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也费距离 联想前面杠杆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得出滑轮的本质是杠杆类的机械 定滑轮的本质: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本质: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知识点三 滑轮组 结合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引出滑轮组 阅读活动3内容,根据实验方案图示进行实验操作 认识滑轮组探究中,需要理解的几个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可知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滑轮组的不同的绕线特点,学会判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 根据实验表明,动滑轮被几段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若不考虑动滑轮自重,则: 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提升高度的关系,也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有关。即: 若考虑重物提升的速度v物与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的关系: 结合实验中的规律得出的公式,进行轮滑组相关的计算 通过实验,为学生演示滑轮实际的绕线效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