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98895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4.7.1.1血液(第一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思维导图

日期:2025-04-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350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设计,4.7.1.1,思维,教案,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4.7.1.1血液(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北师大(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前面已经学习过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血液如何运输营养物质的疑问。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血液是人体物质运输的载体,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下一节血液循环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做了铺垫。 2、教学分析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重点和难点是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解读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说出各种血细胞的生理功能。本节教学活动包括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 分辨各种血细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血液有初步的了解,对血液感到既熟悉又神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有关血液的知识与生物学课本中的叙述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应重视认知差异的分析。经过上一学期对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对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基本生物学观点有了一定了解,有利于组织教学。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 ①说出血液的组成:能描述血液各种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②观察血细胞,尝试识别红细胞与白细胞。 2科学思维: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实践: 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与白细胞。 4.态度责任: 了解贫血和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观看血液的组成演示实验,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学科能力 通过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与白细胞。 科学态度 了解贫血和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课时核心内容是血液组成成分和功能,通过演示实验和观察血细胞,引导学生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各组成成分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教师演示、事实呈现,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将教材中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血液的组成成分、结构、功能、对人体生活的影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某位病人的“血液化验单”案例: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学生观看“血液化验单”案例,并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血液化验单”的示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本课主题。 新知探究 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 展示实验图片及方法步骤:取1支量简,加入几滴质量分数为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