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 泊秦淮 杜牧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东吴、 东晋、 南朝· 宋、 齐、梁、 陈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不禁无限感伤。 题目解读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学习目标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注》。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当时唐王朝已衰败,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集团却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诗人当时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触景感怀,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诵读 修辞: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夜晚把船停泊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翻译古诗 清冷的河水 笼罩 秦淮河 写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修辞:用典 翻译古诗 歌女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亡国之音。 “夜泊秦淮近酒家”你从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点明时间: 地点: 夜晚 秦淮河岸,靠近酒家 古诗解析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泊秦淮”; 2.点明时间:夜,地点:秦淮河畔的酒家; 3.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古诗解析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笼”和“寒” “笼”,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凄清的气氛。 “寒”,寒冷的意思,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古诗解析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用典;借用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典故,讽刺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忧虑和愤慨。 古诗解析 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那么你们认为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下,还有时间、金钱,心情听曲的应该是: 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 古诗解析 “商女犹唱,贵族犹听”。这些豪门贵族明知这首曲子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可见这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溺酒色,寻欢作乐,自私自利,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 古诗解析 作者在面对着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如何的呢? 悲愤、感慨、鄙视、忧伤 对这些人感到悲愤、鄙视! 对这种景象、画面充满感慨! 对着这样的国家感到忧伤! 作者: 古诗解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解析 诗人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形象地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忧虑和愤慨。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泊秦淮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对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沉迷于享乐生活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