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 掌握本文因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字音字形 商酌( ) 恳切( ) 譬如( ) 累赘( ) 拖沓( ) 妥帖( ) 朦胧( )( ) 打拱( ) 诲人不倦( ) 颠沛流离( ) ( ) 鞠躬尽瘁( )( ) 以身作则( ) zhuó kěn pì zhuì tà tiē ménɡ lónɡ ɡǒnɡ huì diān pèi jū cuì zé 重点词义 修润: 商酌: 累赘: 拖沓: 生疏: 恳切: 譬如: 业绩: 修改润色。 商量斟酌。 多余,麻烦,不简洁。 做事拖拉,不爽利。 没接触过,很少接触过。 诚恳殷切。 比如。 功劳,事业,成就。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不以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人物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童话故事《稻草人》、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 背景简介 作者和叶圣陶先生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品行,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对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先生的品行。 第三部分(3-5): 两方面写待人宽厚。 第四部分(6-8): 对待语文方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 感悟野先生的良苦用心,提出希望。 整体感知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作文做人 文风“简洁”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待人厚 律己严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课文精讲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1)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一是指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内心悲痛哀伤;二是指先生在除夕这样一个喜庆欢乐的节日中离开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课文精讲 文中第二段引用《论语》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语》中的话,指出孔夫子认为“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叶圣陶先生却能做到,两者进行对比,高度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品行。 课文精讲 文中第三段写吕叔湘先生的经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借吕先生的经历,说明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字方面“待人厚”,丰富了文章内容。 课文精讲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4) 过渡句 承接上文对“文字”的认真态度,引出下文日常交往过程中叶圣陶老先生的高尚品行。 课文精讲 试着找出文中另一个过渡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 课文精讲 第八段“做”和“作”分工的事例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因为此处以确定“做”和“作”的分工为例,说明叶圣陶先生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陈述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深入探究 本文是追忆友人的文章,试简要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以小见大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缅怀叶圣陶先生,但作者并没有采用赞歌式的直接抒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