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必修三素养提升学案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专题强化 电阻的测量 培优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能运用伏安法测电阻,解决实际问题。 3.能运用一些方法测电阻,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 考点1 伏安法测电阻 一、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 1.两种接法的比较 接法比较内容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 误差分析 电压表示数:UV=UR+UA>UR电流表示数:IA=IRR测==R+RA>=R 电压表示数:UV=UR电流表示数:IA=IR+IV>IRR测==<=R 误差来源 电流表分压作用 电压表分流作用 两种电路的选择 R越大,UR越接近UV,R测越接近R,该电路适合测大电阻,当R RA时选用 R越小,IR越接近IA,R测越接近R,该电路适合测小电阻,当R RV时选用 口诀 大内大 小外小 2.内接法和外接法的选择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RA、R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时,当R RA时,采用内接法;当R R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当R>时,用内接法; 当R<时,用外接法; 当R=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3)试触法:适用于R、RA、RV的阻值大小都不确定的情况,如图所示,把电压表的接线端分别接b、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用外接法。 (4)已知电流表内阻用内接法,已知电压表内阻用外接法。 【典例1】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0 Ω,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b)所示,若将图中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图(a) 图(b) [解析] 由题意可知:==20,==10,则>,故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时误差较小,则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但由于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电压的测量值偏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x1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图(b)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电流表示数偏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测量值Rx2小于真实值。 [答案] Rx1 大于 小于 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和限流式 1.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其作用 两种接法比较内容 限流接法 分压接法 电路(图中R为负载电阻,R0为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前滑片位置 滑动触头在最左端,即保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 滑动触头在最左端,即开始时R两端的电压为零 负载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 U~U 0~U 通过负载的电流调节范围 ~ 0~ 2.两种接法的特点 (1)限流式接法耗能低,但电压调节范围小。 (2)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并且可从零开始变化。 【典例2】 某同学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 甲 乙 (1)(多选)所用各元件及规格如图甲所示,电路已连接好一部分,关于剩余电路的连接正确的是_____。 A.M端应与b接线柱相连 B.M端应与a接线柱相连 C.N端与c接线柱相连,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滑到最左端 D.N端与d接线柱相连,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滑到最右端 (2)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绘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电压U=2.5 V时,小灯泡电阻为_____Ω。 [解析] (1)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应该采用电流表外接电路,滑动变阻器用分压电路,则M端应与a接线柱相连;N端与c接线柱相连或者N端与d接线柱相连,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