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89/891554dc952663c887a63bea5396970a.png)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试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33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大戴礼记》却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并没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据此可知 A.传世文献已没有任何的史料价值 B.传世文献需与实物史料互相印证 C.《史记》比《大戴礼记》更可信 D.部落联盟之间存在着冲突与战争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魏国推行“平籴法”,国家干预粮食价格,在丰年低价购买粮食,在灾年以平价出售粮食。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分封制度 B.赈灾救济 C.稳定小农经济 D.稳定粮价 3.《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相关简文记载:“黔首或事父母孝,事兄姊忠敬,亲弟(悌)兹(慈)爱,居邑里长老(率)黔首为善,有如此者,牒书(书于简牒),传之后世。”据此可推知,秦朝 A.孝道伦理融入律令 B.重视社会教化作用 C.严刑峻法深入人心 D.文化教育迅速发展 4.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种在西汉就出现了;而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B.西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5.司马睿为了获取门阀氏族的支持,以渤海(今河北沧州)刁协、颍川(今河南省一带)庾亮等百余人为掾属(佐治的官吏),史称“百六掾”;同时又任命江南士族为官,和他们联姻。不久后司马睿便顺利登基称帝。这反映了东晋 A.门阀士族开始轮流专权 B.南北士族助力王室 C.依靠门第确定政治地位 D.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6.隋朝统一后,大兴土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设置义仓;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这些设施能够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7.据《新唐书》记载:“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税法弊坏。”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唐朝赋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B.唐朝租庸调制度的弊端 C.土地兼并加速唐朝的灭亡 D.唐开元以后的社会变化 8.司马光写道:“今介甫为政······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引起官僚集团内部争斗 B.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C.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不安 D.延续了宋王朝统治 9.考古学家在山西省的一座金代墓葬的墓室中发现了以儒家典故“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壁画,共24幅,墓门两侧为二人持鞭放牧图;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博物馆也收藏了4块金代《孝子图》石刻。这反映了当时 A.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B.北宋政权的统治区域逐步扩大 C.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局面 D.少数民族因俗而治的政治理念 10.宋代理学家奉行“理”是宇宙万物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