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5908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9 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1次 大小:222667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课件网) 9 古诗三首 (部编)五年级 下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评价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参加军队 花木兰代父从军 从军 新课导入 从军行 王昌龄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从军行 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王昌龄(?—约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天宝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在《王昌龄集》。 走近作者 与边塞有关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认认真真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 / / / / / 初读古诗 学习古诗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 看注释 看插图 想象画面 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写边塞风景。 抒发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体会诗的深层含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轻声读一读,你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 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品读古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雪山? 祁连山 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 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为什么暗了下来? 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 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盔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磨破 穿 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感悟诗情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 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 背诵《从军行》。 默写《从军行》。 课后作业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战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从军行 青海 长云 雪山 孤城 遥望 许身报国 建功立业 环境恶劣 将士辛苦 黄沙 百战 穿 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