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8910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6张PPT)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6641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1课,敌后,战场,抗战,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日本 板垣征四郎 日军第5师团 日本陆军甲级师团 王牌部队 中 国 林 彪 八路军115师 历经长征的英雄部队 第一次与日军交锋 VS 2.概况: 时间 地点 部队 结果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 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林彪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材料: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 3.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建设根据地 1.背景: 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材料:“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最后关头》 材料:“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龚德柏,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刊》创刊号撰文 2.《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敌强我弱,打持久战 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中国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得道多助 中国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日本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 人民战争 实行人民战争路线,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影响: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枢纽 1937—1940 华北 东北 华南 华中 作用: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发展到50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加上陕甘宁边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拥有1亿人口。 ———步平《中国抗日战争史》 建设过程 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①军事上: 麻雀战 地道战 地雷战 破袭战 水上游击战 ②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三三制原则 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员构成 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 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 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 1/3 1/3 1/3 作用: 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经济上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八路军在南泥湾开荒 材料: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做得轰轰烈烈,基本群众大大发动起来了,根据地面貌完全改观。尔后,一切工作都好做了,一切任务完成都容易了,党政军与人民的关系密切了。如去秋公粮,人民自动缴纳,超过了计划。 ———1944年8月24日《邓小平答复毛泽东的十项问题》 整风运动 4.意义: 材料一:整个中国战场上,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抗日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