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下《古诗三首》小练笔指导 诗改文有方法 回忆古诗 三首诗分别写了诗中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稚子弄冰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回忆古诗 三首诗分别写了诗中描绘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稚子弄冰 童孙学种瓜 牧童吹笛 稚子弄冰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学习要求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怎样改写,有什么方法? 稚子弄冰 童孙学种瓜 牧童吹笛 稚子弄冰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展开想象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可想象到什么? 严寒天气里幼童弄冰玩耍的场景 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 童孙学种瓜的情形 水塘日落美景 归家牧童牛背上悠闲吹笛的场景 稚子弄冰 村晚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第一步:读懂古诗,明确人物、事件、环境。 第二步:想象画面,将诗句转化为具体画面,补充细节(颜色、声音、动作、心理等)。 第三步:根据画面添加合理情节(根据原诗主题,设计对话或连贯的动作等)。 第四步:润色调整,检查语句通顺,情感是否贴合原诗。 诗改文一般步骤 诗改文一般思路 概括整体场景 细写具体场景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景 后写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一般按照诗文的写作思路来写 小孩早上从盆里取出冰块,用线穿起来当乐器敲。后来冰块碎了。 以《稚子弄冰》为例诗改文 下面的诗改文语段你觉得怎样?有什么问题? 缺少细节,没有画面感 怎样添加细节,形成画面感 提取诗文关键词,确定描写画面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关键画面 寒冬清晨 孩童玩冰 自制乐器 冰块碎裂 五感法让画面活起来 视觉: 听觉: 触觉: 冰块“晶莹剔透” 彩线“红艳艳”。 “咔嚓”碎裂声 “叮咚”敲击声。 冰块“刺骨冰凉” 风“像刀子刮脸”。 句1:稚子金盆脱晓冰 添加细节 环境: 寒风呼啸,屋檐挂满冰凌,地面结霜。 动作: 蹑手蹑脚、倒扣铜盆、冰块滑落。 心理: 兴奋又紧张,怕被大人发现。 句2:彩丝穿取当银钲 添加细节 触觉: 冰块冷得刺手,彩线粗糙扎人。 语言: “哈哈,我的银钲做好啦!” 神态: 鼻子冻得通红,眼睛亮晶晶的。 句3:敲成玉磬穿林响 添加细节 听觉: “叮咚”声清脆,惊飞麻雀。 动作: 蹦跳着跑进树林,用树枝敲打。 句4:忽作玻璃碎地声 添加细节 神态: 愣住、挠头、咧嘴笑。 语言: “碎了也好,明天再做更大的!” 《稚子弄冰》诗改文成文赏析 五感法写环境 人物语言与动作 人物神态与心理 清晨,大地一片雪白,屋檐下挂满了冰凌。孩子们兴冲冲地推开大门,跑到院子里,一股冷冽的寒风迎面扑来,不过他们毫不在意。这寒冬天气正是玩冰的好时候。昨天放在院子里的一盆水已经冻成了一整块冰。孩子们哈着白气,小心翼翼地把铜盆倒扣过来,“啪嗒”一声,一块圆溜溜的冰块滑到手心。“成了!”大家咧开嘴,顾不得冻红的手指,在冰块中间凿一个小洞,抓起彩线就往冰上穿。可线头总打滑,急得孩子们直跺脚。 终于,冰块被彩线吊了起来,在晨光下闪闪发亮。他们得意地举着“银钲”,一溜烟跑进树林,折了根树枝“叮叮咚咚”敲起来,声音就像是玉磬声,穿林而过,特别清脆。声音惊得麻雀“扑棱棱”飞走。孩子们却越敲越欢。突然,“咔嚓”一声,冰块裂成几瓣,溅了一地。“怎么就碎了呢?”孩子茫然地盯着双手,不免有些伤心,可不一会儿,他们又高高兴兴地玩别的东西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