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阿长与《山海经》 第10课 鲁 迅 目录 学习目标 壹 重点难点 贰 课堂导入 叁 探究新知 肆 课堂练习 伍 知识总结&课后作业 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积累常考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4.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课堂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文中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童年鲁迅无尽的幻想。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里面,有多篇写到长妈妈,鲁迅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来全面介绍长妈妈,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一个女佣这样看重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解开这个疑问。 探究新知 1.了解背景,检查预习。 3.体会情感,品读语言。 2.感知内容,把握形象。 1.了解背景,检查预习。 文 学 常 识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等。 结合以前积累,说说你了解的鲁迅。 文 学 常 识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说说你所知道的《朝花夕拾》。 文 学 常 识 文体知识 1.概念:回忆性散文也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2.特点: 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它不追求完整性。 其次,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 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检查预习 絮说(xù) 臂膊(bì bó) 搁(gē) 规矩(guī ju) 福橘(jú) 惶急(huáng) 诘问(jié) 菩萨(pú sà) 辟头(pī) 烦琐(suǒ) 掷(zhì) 骇(hài)破胆 胸脯(pú) 掳去(lǔ) 脐(qí) 疮疤(chuāng) 惧惮(dàn) 哀悼(dào) 渴慕( mù) 憎恶(zēng wù) 震悚(sǒng) 模样(mú) 粗拙(zhuō) 霹雳(pī lì) 守寡(guǎ) 孤孀(shuāng) 干戚(gān qī) 茉莉(mò lì) 形近字:矩-距、惮-掸-禅、橘-桔、拙-茁-绌、骇-赅 多音字:脯、模、恶 易错字:絮、 辟、悚、寡、掳、脐、戚 检查预习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