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0830

3.2《铁锈还是铁吗》(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1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铁锈还是铁吗,教案,格式,2024-2025,学年,大象
  • cover
大象版 六年级下册 《物质的变化》单元 2.铁锈还是铁吗 教学设计 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2.铁锈还是铁吗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年级:2.3物质变化的特征 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能对比研究铁与铁锈的不同性质,理解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科学思维:学会从物体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方面比较物体的变化。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铁锈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属性等方面,并填写对比研究实验记录表。 态度责任: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总结铁和铁锈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铁片、铁锈、放大镜、滴管、水、铁锤、磁铁、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预设3分钟) 1.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生锈的铁门、铁锁、铁钉、用手擦拭过铁锈留下的痕迹等。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铁生锈吗?铁锈是什么样的? 2.作出假设。 提问:那铁锈还是铁吗? 小结:不是,它应该是铁变化后产生的新物质。我们知道铁是可以导电的,如果能用实验证明铁锈不导电,就能证明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二、制定研究计划(预设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 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提出自己的假设。我们可以根据学过的关于铁的性质的知识,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对比铁和铁锈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性,再来判断铁锈还是不是铁。 提问: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研究计划? 小结:同学们考虑得很仔细,能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搜集的证据越多,我们的结论也会越准确。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动手做实验吧。 三、实验验证(预设15分钟) 1.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 2.展示实验记录表。 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都有哪些发现? 小结:铁和铁锈的颜色、光泽、韧性等都不一样。铁的结构比较紧密,不透水。铁锈的结构比较松散,有很多小空隙,水会渗进去。磁铁可以吸引铁,不能吸引铁锈。铁是可以导电的,铁锈不能像铁那样导电,证明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提前准备带铁锈的铁钉。 四、得出结论(预设10分钟) 提问: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搜集了很多证据,发现铁和铁锈有很多不同的特性,你能试着总结结论吗? 小结:的确,铁和铁锈有很多的不同。但要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还要看它们的结构成分。科学家们也对它们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发现铁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铁锈是铁被氧化后产生的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铁锈和铁是不同的物质。 提问:通过本课的探究,你知道怎样判断物体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吗? 预设:可以先对比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软硬、粗糙程度等,再观察对比它们的内在属性,比如导电性、能否被磁铁吸引等。 总结:对。虽然新物质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物体形状、颜色、状态等外部特征方面的变化,但这些通常还不足以证明产生了新物质。物体内在属性方面的变化才是产生新物质的更有效的证据。要准确断定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还需要借助科学家对物体组成成分的研究成果来判断,物体组成成分的变化是判断产生新物质的最终标准。 五、阅读(预设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