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 六年级下册 《科技制作大比拼》单元 2.设计 教学设计 单元 《科技制作大比拼》 课题 2.设计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2. 技术、工程与社会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及要求 5~6年级:12.2 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 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利用示意图、影像、文字或实物等多种方式,阐明自己的创意,初步认识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通过设计补给舰,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补给舰由多个系统组成,认识各系统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绘制补给舰的设计图表达创意。 探究实践:会设计实验研究材料和结构的漂浮性能,并选择适合制作船体的材料和结构。 态度责任:善于质疑,乐于尝试补给舰的多种设计思路。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研究材料和结构的漂浮性能并选择适合制作船体的材料和结构。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绘制出尽量规范的设计图。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水槽、水、泡沫塑料板、纸板、木板、空矿泉水瓶、木条、锡纸、胶带、皮筋、绳子、布、胶枪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讨论(预设分钟)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确定了做一个补给舰来参加科技制作大比拼。关于补给舰,你有哪些了解呢? 小结:同学们分别从补给舰的作用、船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及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提问:如果设计一艘补给舰模型,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预设:我们需要考虑补给舰模型的船体结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船体材料。补给舰的船体结构要尽量大一些,这样可以放置更多的货物。船体可以用木板、泡沫塑料板或者矿泉水瓶进行制作因为它们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成单体船或者将两个矿泉水瓶捆在一起做成双体船。利用木条做船的骨架,锡纸做船体外壳, 动力系统可以选择风扇式螺旋桨、水下螺旋桨和风力帆。控制系统可以选择用船舵来控制补给舰的行驶方向。 小结:看来在同学们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设计想法。 二、研究材料的漂浮性(预设分钟) 提问:木板和泡沫塑料板这两种材料相比,谁的漂浮性能更好、更适合制作补给舰的船体呢? 小结:这些都是同学们依据经验进行的猜想,究竟哪种材料的漂浮性能更好,我们需要依靠证据进行判断。 提问:怎么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 预设:我认为可以选择形状、大小相同的木板和泡沫塑料板然后分别在两块板上放置钩码,比较一下不同材料能够承载钩码的数量,承载钩码数量多的材料漂浮性能好。 提问:那么单体船和双体船的漂浮性能如何验证呢? 预设:我觉得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单体船和双体船,分别在两个船上放置钩码,比较它们能够承载的钩码数量,数量多的船体漂浮性能更好。 提问:直接利用锡纸制作的小船和用木条制作船的骨架、外面包上锡纸做成的小船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比较,看一看它们的漂浮性能。 小结: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依次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谁来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大小相同的不同材料漂浮性能不同;相同材料、不同的船体结构的漂浮性能也不同;将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