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00/00f4348836d2965d208ef4b34041b4cf.png)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课题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内容。本框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了无法治不自由,旨在让学生法眼看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具备法治思维。 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使学生充分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我们要用法眼看平等,充分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道德修养: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观念: 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责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视频 思考:自媒体账号为了引流涨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曾热点、带节奏 ,是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谣言的传播不仅给当事人家属带来巨大伤害,干扰公安机关正常调查和搜寻工作,同时误导公众认知,向公众传递不良价值观,挑唆对立、引发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在法治社会,我们能否真的像梦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呢?同样,在现代社会,有没有绝对的平等?人类一直在渴望自由和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探索。自由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学生结合自己网络浏览所见所闻,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新闻,理解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环节二: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出示素养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的内容 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解读目标,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提前感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环节三:无法治不自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 视频:我认为的自由 小组讨论:自由的含义?意义? 学习提示:图文 教师引导归纳: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论自由:卧铺里的挂帘 材料: 2024年4月1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年轻人卧铺挂帘子不让坐,视频很快引起网友热议。视频显示,一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并称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这位阿姨还呼吁网友们评评理。 小组讨论 (1)你认为年轻人是否有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 (2)你认为老人是否有权利要求坐下铺,并拍视频曝光的自由?为什么? 法律链接: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引导归纳: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