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2107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521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高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吸收学术界成果,揭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阐释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本课在落实课标要求的核心素质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具体历史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历史观,从时空角度把握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主要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学生对中华制度文化的自信。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二)教材内容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二子目是“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三子目是“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在官员选拔上,以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讲述从世官制、荐举制与军功制,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在官员管理上,也以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讲述了从秦汉至明清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内容。各子目在叙述顺序上,官员选拔内容在前,官员管理内容在后。 三、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在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对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选官制度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并没有站在社会治理的角度认识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四、教学目标 1.学生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相关史实,把握不同时期选官制度和官员管理制度之间的关联,形成时空观念。 2.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演变的背景及原因,立足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选官制度的变化,从而把握历史大概念,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 3.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主要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对中华制度文化的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难点: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演变的原因。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运用大概念教学,基于“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本课的设计围绕中国历代选官制度是如何适应和推动社会治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 教师分析:该幅画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选取该画作作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这册书的封面,从侧面反映了选官制度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现在我们一起看看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言,找出选官制度与国家制度、社会治理的关系。 学生阅读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言,明确“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封面切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单元导言,学生更好把握“选官制度”与“国家制度”“社会治理”的关系,紧扣大概念教学。 【新课讲授】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官制度 1.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带领学生分析世官制的选官标准、结果以及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西周时期世官制的特点,明确其与分封制、宗法制相适应,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该设计紧了扣大概念教学。 2.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 展示材料: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设问:春秋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