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辽与西夏 二、金朝入主中原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重点) 课 标 解 读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 3.知道辽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分析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元(1206-1271-1279-1368) 时空线索-(三阶段)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元朝的统一 北宋和金夹攻灭辽;金次年南下灭北宋;辽西逃宋南下。 蒙古崛起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实现第三次大统一。 辽(916-1125) 夏(1038-1227)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金(1114-1234) 宋元时期(960-1368年,即公元10世纪到公元14世纪) 辽宋夏金元的政权更迭 十国 五代 辽(契丹) 金 西夏 北宋 南宋 蒙古 元 891 979 1127 1276 1368 916 1125 1206 1271 907 960 1038 1115 1234 1227 南 一、辽与西夏 1、辽的建立统治 (1)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林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改国号为辽。 (2)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北面官 南面官 官吏来源 契丹人 汉人为主 负责区域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中央机构 枢密院(行政)枢密院中丞司(监察)宰相府 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 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利于民族交融 2、西夏的建立与统治 (1)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统治:一制两称(一套制度,两种称谓) 仿效北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中央除了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一、辽与西夏 二、金朝入主中原 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 2、政治建设: ①中央:勃极烈辅政制 ②地方:猛安谋克制 勃极烈是女真社会部落酋长,专用于中央辅政会议成员,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有谙版(大)勃极烈、国论(国家)勃极烈、阿买(第一)勃极烈等名目。 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原有社会组织,金建立后将其制度化,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战则以之统军(或称千夫长、百夫长),平时则按其进行行政管理。 演变:由氏族部落组织到军事组织再到地方行政组织。 性质:是一种兵农合一制度。(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 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 作用: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政权 契丹(辽) 西夏 金 民族 建立时间 发源地 首领 都城 版图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916年 1038年 1115年 辽河上游 青、甘、川三省边境 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上京 兴庆 会宁→中都 东至海,西至金山,北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 东至海,西接蒙古、西夏,南至大散关、淮河一线 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辽、西夏、金的制度设置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 ... ...